(相关资料图)
电动皮卡,电动越野车,电动……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上,约80%以上的车企都带来了新能源产品参展,首发新能源车的数量达到了96辆,约占总体首发车的三分之二。这样的产品结构让我们洞悉到了车市格局正在发生转变,新能源“唱主角”的时代或已来临。但由此也诞生出一个问题,燃油车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吗?答案显然不是。
“油电共融”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的快速崛起,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新规扶持,也是为了增强我们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的城市用车成本确实很低,契合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但在补贴退出,“油电同权”呼声渐高的当下,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已经趋于放缓。
同时,受制于动力电池特性所致,新能源车在低温、高寒、高热等地的使用会受到一定限制,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地区无法大范围的推广新能源车。而反观传统燃油车,它的使用场景几乎不会受到限制,且补能更加方便。所以,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虽是竞争联系,但也是互补联系,只有“油电共融”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大众聚焦“燃油+新能源”两大领域
也正是由于洞察到了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一汽-大众才没有在当下全盘转型新能源,而是坚持“两条腿”走路,通过聚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大领域,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在燃油车领域,一汽-大众选择的路径是,在保证车辆性能的同时,加快技术升级。例如,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上市的全新探歌T-ROC、全新探岳300TSI豪华Plus进阶版,就换装了被誉为大众汽车“第二代黄金动力”的1.5T EVO2发动机,该发动机在提升排量、功率、马力等参数的同时,也让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更优。而通过这两款车型,我们也看到了一汽-大众不会放弃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决心。
在新能源车领域,一汽-大众也扮演着“合资领跑者”的角色。在2023上海车展上,一汽-大众展示了ID. 家族的全新旗舰轿车——ID.7 VIZZION,它凭借诸多创新设计斩获了大量好评;在销量层面,一汽-大众的ID. 系列产品,仅用时20个月就实现了10万辆的销量达成,这一成绩也说明了市场对于一汽-大众电动化产品的高度认可,算是典型的“双向奔赴”。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是一汽-大众持续领跑的关键
而回归到这份成绩背后,所展现出的则是一汽-大众长期以来“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理念。成立30余年来,一汽-大众始终将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打造高度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也正是出于这份坚持,让一汽-大众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合资品牌之一,截至去年5月,一汽-大众全品牌累计产量已经突破2500万辆,其中“家轿双雄”速腾和宝来突破销量700万辆,SUV家族销量突破100万辆。这份殊荣不仅表明了有2500万个家庭正在或曾经使用过一汽-大众的产品,更证明了只有尊重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的汽车品牌才能够更受市场欢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