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南都讯记者吕婧实习生龚熙杰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核心是人才资源,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发展?中山应该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建设人才高地?7月27日,以“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发展,赋能中山建设人才高地”为主题的“香山汇才·湾区论道”湾区一体化人才战略发展论坛在中山国际人才港举行。
通过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
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主任胡洁瑶介绍,近年来,翠亨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先后出台“翠亨新区人才16条”“海外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等人才政策,打造中山国际人才港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中山应该如何做好人才工作?如何利用相关人才政策红利?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认为,大湾区的人才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机制差异、技术标准、资格认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一体化。谌新民认为,人才类型包括公共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济战线人才,目前,中山最缺的是经济战线人才。
谌新民建议,中山要有合适的产业来支撑人才的发展,要通过人才的发展来引领产业的集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谌新民举例道,比如中山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规划出来后,就需要面向全球、全国,吸引产业人才不断集聚。“目前,中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些人才集聚以后将他们的研发成果、专利,尽快转化成相应的产业,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也就是通过人才的集聚,引领产业的发展。”他表示,如果有了规划,而没有人才的集聚的话,是很难支撑原有的规划的实施的,更难发挥原有人才的政策效能。
主动拥抱湾区 强化中山特色
对于中山人才工作的建议,智联招聘集团政府事业部总经理兼集团大客户运营中心高级总监杨娟表示,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目前智联招聘集团已经对深圳、中山的企业开展了调研。“大部分人才和企业,对深中通道的开通,非常看好,认为交通便捷性会带来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会走到产业布局协同发展的阶段。”
中山需要引进什么类型人才?杨娟认为,中山应该更主动地拥抱和融入大湾区。比如香港和广州是科研人才高地,可以与之共同开展科研前沿研究。“不要担心中山的人才会不会被广州、深圳所吸引,而是考虑中山有什么政策,可以将广州、深圳人才引进来,而这些政策又是这两个城市无法满足人才的。”
太行(深圳)私募股权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陈雪浪建议,通过“双向飞地+人才银行”的运营,在中山、深圳之间建立双向的产业和人才通道。站在基金角度来看,要做到以产聚才,人才要实现真正落地,需要产业集群成建制落地、人才梯队落地。
“中山需要什么人才,政府部门也一直在考虑。”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二级主任科员陈醉建议,目前,中山有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需要什么人才,要进行梳理,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人才认定工作的权限可下放到企业、产业集群中,从而做好招引、培 育、服务人才的工作。
关键词: